學校簡介
據(jù)立思辰留學360介紹,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德語:Karlsruher Institut für Technologie,縮寫為KIT)是一所在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領域國際領先的教育和科研機構,由原卡爾斯魯厄大學和原卡爾斯魯厄研究中心合并而成,所以其既是一所德國頂尖理工科大學,也是一所國家級的大型研究中心,擁有約25000名學生以及約9500名雇員,年度預算8.44億歐元。因其在教學和科研方面的突出表現(xiàn)和卓越的創(chuàng)新精神,KIT于2006年被德國科研聯(lián)合會(DFG)評為首批三所德國精英大學(Elite-Uni)之一,另外兩所為慕尼黑大學(LMU)和慕尼黑工業(yè)大學(TUM),這不僅是德國高校的至高榮譽,還意味著更多的政府資金支持。原卡爾斯魯厄大學創(chuàng)建于1825年,是德國歷史最悠久的理工大學,是繼巴黎綜合理工學院(1794年)、捷克技術大學(1806年)和維也納技術大學(1815年)之后的歐洲第四所理工大學。2003年歐盟大學科研影響力排名位居德國第2位,歐洲第6位。原卡爾斯魯厄研究中心創(chuàng)建于1953年,前身是德國的核物理研究中心,隨著德國退出核能的步伐,如今的科研領域主要集中在核子物理、納米技術、微系統(tǒng)、氣候、環(huán)境、新能源等方面,屬于國家級的大型研究中心,隸屬于德國亥姆霍茲聯(lián)合會旗下,擁有雇員3800人。
研究機構
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的研究工作由多個大型的研究項目組織完成:
KIT研究中心
KIT研究中心主要研究那些對社會存在及發(fā)展有重大意義的課題,KIT研究中心也因在科學方法、戰(zhàn)略目標和任務的設置以及長遠的眼光而顯得與眾不同,該中心也是KIT最大的研究單位。目前全中心已經擁有以下子研究中心:
1、KIT能源研究中心
擁有1100名工作人員的KIT能源研究中心是歐洲最大的能源研究中心之一,其結合了工業(yè)、家庭、服務業(yè)及移動等領域的基礎和應用研究。技術、自然科學、經濟、人文社會科學以及法學等不同學科在KIT研究中心融合成為了整體能源流動的研究。該研究包含了革新能源技術的社會性的一面。
KIT能源研究中心的研究主要由7個課題組成:
Energieumwandlung-能源轉換
Erneuerbare Energien-可再生能源
Erneuerbare Energien-能源存儲及分布
Effiziente Energienutzung-能源有效利用
Fusionstechnologie-聚變技術
Kernenergie und Sicherheit-核能及安全
Energiesystemanalyse能源系統(tǒng)分析
2、KIT材料、結構及功能研究中心
已建成KIT微納米研究中心和KIT光學研究中心,其他中心仍在建。
微納米研究中心
隨著KIT微納米中心的建成為成為一所歐洲的微系統(tǒng)及納米技術領域的卓越研究中心創(chuàng)造了條件,該中心通過基礎理論研究開創(chuàng)了在納米技術和微觀系統(tǒng)工程學的知識基礎。
KIT微納米究中心的研究主要由7個課題組成:
Nano- und Mikrofertigung-納米及微米加工
Elektronische Eigenschaften-電子性能
Molekulare Bausteine-分子材料
Nanoskalige Materialien-納米材料
Systeme-系統(tǒng)
Photonik-光電子學
Nanobiologie-納米生物學
Nanocharakterisierung-納米表征
隨著技術多樣性和當前研究領域及新興領域的發(fā)展,光學及光電子學成為了21世紀的關鍵技術,在大量的產品生產中光學技術是必不可少的。最具意義的是,隨著和光學相關的領域如:能源技術、信息交流技術、檢測技術、醫(yī)學技術、放映顯示技術及照明技術的進步,其在經濟方面的重要性在逐步增長,同樣在未來也贏得了重要的地位。目前從基礎研究到產品的實際應用所需的實際是很短的。
KIT光學研究中心的研究主要由8個課題組成:
Modeling and Simulation-建模及仿真
Photonic Materials and Devices-光子材料及設備
Advanced Spectroscopy-先進光譜分析
Biomedical Photonics-生物醫(yī)學光子學
Optical Systems-光學系統(tǒng)
Solar Energy-太陽能
Optical Signal and Image Processing-光學信號及圖像處理
X-ray Optics-X射線
3、KIT基本粒子及天體粒子研究中心
KIT基本粒子及天體粒子研究中心(KCETA)通過理論和實驗以及國際間的大型合作項目來開展關于宇宙發(fā)展、組成及影響作用的研究。研究工作從天文學、天體物理、粒子物理和宇宙哲學等層面展開。
該中心的研究主要由8個課題組成:
Kosmische Strahlung-宇宙射線
Dunkle Materie-暗物質
Quantenfeldtheorie-量子場理論
Experimentelle Kolliderphysik-實驗碰撞物理
Theoretische Kolliderphysik-理論碰撞物理
Flavourphysik-味粒子物理
Neutrinophysik-中微子物理
Computergestützte Physik-借助計算機的物理學
Technologieentwicklungen-技術發(fā)展
4、KIT氣候及環(huán)境研究中心
祖格峰頂上的觀測站
祖格峰頂上的觀測站
氣候和環(huán)境的改變、人口發(fā)展、技術及經濟發(fā)展對空氣、水和食物帶來巨大影響,這些都是極具挑戰(zhàn)性的研究。
該中心的研究主要由8個課題組成:
Atmosph?re und Klima-大氣與氣候
Wasser-水
Georessourcen-地理資源
?kosysteme-生態(tài)系統(tǒng)
Urbane Systeme und Stoffstrommanagement-城建系統(tǒng)和物流管理
Naturgefahren und Risikomanagement-自然災害和風險管理
5、KIT信息系統(tǒng)技術研究中心
該研究中心研究和發(fā)展復雜自適應的技術系統(tǒng),以安全有效地同信息連接。這些信息涵蓋從算法、軟件工程、科學計算、安全交流系統(tǒng)及大數(shù)據(jù)技術到直觀的人機交互界面、以人為核心的機器人和自動化以及醫(yī)學技術。
此研究中心跨專業(yè)領域匯集了來自計算機科學、經濟學、電氣和信息技術、機械工程以及社會學的專業(yè)知識。該中心在國家及國際層面上成為了KIT同研究和產業(yè)合作伙伴在技術革新轉讓的一個優(yōu)先推進目標。
該中心的研究主要由10個課題組成:
Maschinelle Intelligenz-機器智能
Algorithmen und Softwaretechnik-算法和軟件技術
Cyber-physische Systeme-網絡物理系統(tǒng)
Robotik und Automation-機器人及自動化技術
Anthropomatik und Medizintechnik-人體機械學和醫(yī)學技術
Sicherheit und Zuverl?ssigkeit-安全和可靠性技術
Hochleistungsrechnen und Big Data-高性能計算及大數(shù)據(jù)
Kommunikationstechnologien und Teratronik-通信技術和光電一體化
Web Science und Service Engineering-網絡科學和服務工程
Rechnerarchitektur-計算機體系結構
6、KIT移動系統(tǒng)研究中心
該中心的研究主要由6個課題組成:
Antriebssysteme-驅動系統(tǒng)
Speichersysteme-存儲系統(tǒng)
Chassis und Body-底盤和車身研究
Aufbau- und Manipulationssysteme-結構和操作系統(tǒng)
Fahrzeug-, Verkehrsführung und Logistik-車輛、交通管理及物流研究
Infrastruktur und Gesellschaft-基礎設施和社會研究
7、KIT人力與技術研究中心
該中心的研究主要由6個課題組成:
Arbeit und Technik-工作與技術研究
Gesundheit und Technik-健康與技術研究
Kultur und Technik-文化與技術研究
Umwelt und Technik-環(huán)境與技術研究
Wirtschaft und Technik-經濟與技術研究
Wissen und Technik-科學知識與技術研究
亥姆霍茲聯(lián)合會
1、能源研究
能源效率,材料和資源-能源供應的轉換
可再生能源-面向未來的能源供應
存儲和網絡基礎架構-可再生能源時代
科技,創(chuàng)新,社會-轉型進程和能源系統(tǒng)的分析
核廢料管理及安全和輻射研究-德國廢除核電的預研
核聚變-作為長期選擇
2、地球與環(huán)境研究
大氣與氣候
3、關鍵技術研究
超級計算機和大數(shù)據(jù)
科學和納米系統(tǒng)技術
技術醫(yī)學生物界面
科技創(chuàng)新與社會
4、物質研究
物質和宇宙
從物質到材料科學和生命
物質和技術
KIT圖書館
兩座分別位于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北校區(qū)及南校區(qū)的中心圖書館共擁有超過200萬冊紙質或電子版的涉及多領域及跨學科的書籍、研究報告及刊物,以便快速地滿足學院24000名學生及7000名學者研究和教學上的需求。
KIT圖書館的藏書多屬于自然科學及工程技術領域,大部分的書籍可以24小時通過圖書館的自助借還書系統(tǒng)進行借閱,并可以將藏書中沒有的書籍添加到意愿單中,以便后續(xù)書籍的補充。兩座中心圖書館能提供超過1300個可連接網絡,硬件先進的用于學習工作的座位(其中南校區(qū)圖書館提供超過1000個座位)。
自2006年起成為24小時全自動圖書館,因此即便是深夜依然能看到徹夜奮戰(zhàn)的同學,這是KIT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此外除KIT中心圖書館,各院系以及研究所也擁有自己的圖書館。
Steinbuch計算中心(SCC)
Steinbuch計算中心是由原卡爾斯魯厄大學計算中心及卡爾斯魯厄研究中心計算中心合并而成。Steinbuch計算中心已并入聯(lián)邦研究網以及州研究網,同時也服務于KIT校園內部的基礎設施。計算中心安裝有5臺高性能計算機,分別是:
。璌IT-高性能計算機HP XC3000
-國家超級計算機HP XC4000
。鄠機構聯(lián)合完成的InstitutsCluster
。蛄坎⑿杏嬎銠CNEC SX-8R
。蛄坎⑿杏嬎銠CNEC SX-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