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思辰留學360介紹,青春只剩下尾聲,卻要做出一個引發(fā)生活動蕩的選擇時,我們應該怎么評估自己的決定?如何降低這種決定對身邊人產(chǎn)生的影響?如何處理家庭、社會的責任?如何面對職場可能發(fā)生的斷層?我有推遲生育的勇氣和決心嗎?
1 了解你的愿望有多強烈
曾經(jīng)揚言備考和為此沖鋒陷陣的人很多,但是最終得到那張入場券的人卻很少很少。那些和我坐在寒冷的新東方水清教室里的人,有大于三分之二的人最終選擇放棄。理想很豐滿,現(xiàn)實往往很骨感。被無邊資料淹沒的人,往往感覺自己是《少年派》里那個與虎同船的少年,在失望與絕望中此起彼伏。
對于一個全職工作的人來說, 選擇放棄很容易。放棄了,依然有家庭做靠山,有職場做保證,依然有可期的穩(wěn)定未來。而進退猶可,這是一個巨大的弊端。 因此很多人在這場備考馬拉松里紛紛退場。
2 你的目標清晰嗎?評估你事業(yè)發(fā)展的連續(xù)性。
你的出國目標清晰嗎?這是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到了美國之后,我發(fā)現(xiàn)很多來讀書的人目的并不明確。大家只是為了讀書而讀書,為了一個所謂的文憑而經(jīng)歷這一切?梢哉f,這是十分令人遺憾的情況。
三十之后去讀書,我們改變的機會成本越來越大。因此評估自己出國的目的,一定和未來自己想做的事情,想成為的人有關(guān)。出國留學,一方面,也許是學習原來專業(yè)所欠缺的知識,學成之后在可以原有的事業(yè)方向上繼續(xù)發(fā)展。另一方面,也許是徹底放棄以前的事業(yè),學習一個全新領(lǐng)域的知識,從零開始做一個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業(yè)。從而把自己變成為一個自己真正想成為的人。
可以說,重新開始雖然挑戰(zhàn)巨大,但是這是一個成全自己的機會。危機中,往往潛伏著巨大的機遇。
3 評估客觀情況
盡管人們面對理想的時候總是蠢蠢欲動,但是經(jīng)常被客觀現(xiàn)實所打敗。當我真正來到美國時發(fā)現(xiàn),三十歲去美國,也許就是一個偽命題。在西方人的觀念里,三十歲太年輕了,人生才剛剛開始。在大學的博士班,你經(jīng)常會看到白發(fā)蒼蒼的老人,做自己的課題研究。海倫-托馬斯做了五十年的白宮記者,一直到耄耋之年退休。而且討論年齡,尤其是女性的年齡,本身就是不被人所尊重的事。
但是,三十歲以后去美國,在中國的語境里,又可以成為一個可以討論的話題。畢竟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三十而立”的觀念。一個人三十歲了,就被賦予了相當?shù)呢熑,他要滿足周圍親人的預期。所有三十歲需要改變的人都會陷入深深的思索,在而立之年做重大的決策,這一切是否還來得及?
因此,希望改變狀態(tài)的人應該對自己的情況進行一個全面的審視。
三十之后去美國,確實需要格外的勇氣。 隨著年齡的增大, 你需要付出的機會成本也要越多。因此你要做這個決定,也要更為慎重。 而美國生活往往不如想象的那般美好。從初入美國到稍感舒心,每一個人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渡期。而幾乎每一個經(jīng)歷過的人都懂得,這段過渡期里,只是寫滿了意想不到的兩個字——孤獨。
30歲去美國留學信息來源http://www.liuxue360.com/topic/us/34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