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請MBA,大家首先要理解admissioncommittee的構成,多數(shù)學校的adcom是30-45歲的中年婦女,學歷是文學、心理學、教育學這種,雖然少數(shù)學校directorofadmission頂著名校MBA的光環(huán),但下面錄取團隊的仍然是我說的那幾類人。錄取過程中,學校會采用初篩,過濾掉G\T極低不達標的申請。然后就是快速reviewwholepackage。因為申請量大,一些學校會大量聘用學生參與(例如chicago和berkeley),極少數(shù)情況聘用alumni或者faculty(Yale和MIT)。因此,在essay之外的因素決定能否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有五個。
GMAT/TOEFL:GMAT跟國家pool有很大的關系,更進一步是跟ethnic有關。如果你是中國人/新加坡人的話,GMAT沒有740對于M7申請是硬傷。雖然有少數(shù)人G不到740也進了M7,但那是20%以下的概率和diversity的原因,之后我會講什么是diversity。
在這里8g一下每個學校的GMAT平均分的構成。根據(jù)統(tǒng)計,黑人學生在M7里平均分大概是650,Hispanics是680,這是人種所致。所以高分都是中國人(更準確說是大陸人)和白人打出來的。對于T,如果TOEFL總分差不多到110就不算硬傷,也沒有太多提分的必要。如果總分實在提不了了,聽說分一定要達到bottomline,例如S22分是底線。
Age:26歲以下的申請人是加分項。美國是一個出少年英雄的地方,年齡低一些,會被認為是朝陽,而且相對積蓄少會容易獲得獎學金。每年我們看到很多申請者似乎沒有滿足HSW的GT底線但仍被錄取,年輕是很大原因。
Sexuality:客觀講,女生要占很大優(yōu)勢。本質原因有幾個:topMBA的性別比例女生只占40%(這還是在性別比例三七開的申請群中加以優(yōu)惠后的結果),遠沒有到這個society應有的五五開;女性在職場尤其是高薪的managementteam是被under-represented的,所以這也是給女性人道主義的援助;此外adcom中多數(shù)人都是女性,這也是不能忽略的一個因素。此外根據(jù)我的經(jīng)驗來看,女性申請者90%在錄取后會獲得或多或少的獎學金。
Internationalexposure:現(xiàn)在名校越來越強調globalexposure和racediversity。而來增加這種數(shù)據(jù)的最好辦法就是多錄取語言價值觀沒有問題同時又持有外國護照的學生。因此有國外留學經(jīng)歷的就是很大的加分項。尤其對于超級名校例如HBS和GSB來說,70%以上的大陸護照申請者有過國際留學經(jīng)驗。而出國旅游、短期出差都不能在adcom眼中成為internationalexposure。此外,國內學校在北美其實知名度都很低,我知道一些學校adcom尤其年輕點的,只知道中國一兩所大學的名字,所以國內求學經(jīng)歷的什么211、985之類的對adcom來說區(qū)別都不大。
Race:每個topMBA申請過程中都會有一個人種選項。黑人、Hispanic在美國屬于被壓迫的少數(shù)民族,所以他們的錄取比例一般有規(guī)定不得少于某個值。此外上述民族再加上猶太人,通過捐款來為自己民族獲得額外的quota,所以他們的錄取比例整體很高。在這里也呼吁中國校友多捐款,這才是提高國人能多錄取的根本出路。
Professionalexperience:MBA終究是一個學管理為主的科目,大量的管理類課程和案例是未來教學的核心。對于豐富學校的Profile來說,adcom其實也是喜新厭舊追求熱點的,這里面最有說服力的就是很多學校的jobplacementstatistics。非常建議大家去看看每個行業(yè)的薪水、錄取人數(shù)等數(shù)字。一個例子:15年前很多學校都聲稱更喜歡finance背景的學生,而如今更想吸收hi-tech背景的,這就是偏好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