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思辰留學(xué)360介紹,馬六甲是馬來西亞的一個城市,位于馬來半島的西南部,瀕臨馬六甲海峽,建于15世紀初,有橡膠加工和榨油等工業(yè),現(xiàn)為馬來西亞重要港口。
初到馬六甲,給人第一印象就是寧靜、典雅。馬六甲城市不大,只十來萬人口,街上道路整潔,秩序井然,車輛稀少;▔秕r花盛開,街道兩旁,各式建筑呈現(xiàn)在眼前,葡萄牙人的炮臺,荷蘭人的紅屋、風(fēng)車,馬來王的宮殿,天主教堂,城市廣場,身臨其境,仿佛穿越了時光隧道,來到了歐洲的某一小鎮(zhèn)。
馬六甲雖沒有首都吉隆坡的車水馬龍、摩肩接踵的人流、高聳入云的摩天大樓,但它卻有著厚重的歷史。馬六甲古城,始建于1403年,曾是馬六甲王國的都城,1511年淪為葡萄牙殖民地,1641年為荷蘭占據(jù),1826年成為英國海峽殖民地一部分,直至1956年馬來西亞宣布獨立,其儀式就在馬六甲的草場舉行。
馬六甲的居民有馬來人、華人、印度人等,華人占到百分之四十,許多房屋都富含中國民族傳統(tǒng)的建筑風(fēng)格,飛檐翹角,碧瓦琉璃。在一家華人開的“麗華酒家”就餐,一盆炒青菜,梗白葉綠,星星般點綴著白色的蒜泥;一盆蔥炒雞蛋,黃里透著綠;一盆木耳包心菜,綠白中顯著黑。大家見狀,竟迫不及待,紛紛下箸,風(fēng)卷殘云般,眨眼間露出了白白的盆底。雖非山珍海味,只是些極普通的蔬菜,吃得大家好似回到了自己的家鄉(xiāng)。
街邊有一排人力三輪車,已經(jīng)坐上了游客,此三輪車與國內(nèi)不同,就像在自行車的左側(cè)加了一個兩人可坐的座椅,座椅的正下面是用花朵拼成個心字造型,四周用五顏六色的花朵環(huán)繞,上面還有一頂撐開的花雨傘。猛一看,整個兒一部花車。騎車者在右邊,能給平行坐的兩位游客,擔當導(dǎo)游的角色,拉近了相互間的距離。據(jù)說,整個馬來西亞也就百多輛這樣的三輪車,三輪車現(xiàn)在價格不菲,不是車貴,而是上牌費用貴。十幾輛三輪車魚貫而出,仿佛一條花龍在游動,游客悠閑地坐在車椅里,出大街進小巷,細細品味馬六甲的風(fēng)土人情,一圈下來,兩塊馬幣,便宜。
忽然,看到街頭巷尾擁出裹著白頭巾身穿白衣服腳踏白鞋子的少女,三五成群,給寧靜的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空間剎那間靈動起來。一打聽,知是吉隆坡一所護士學(xué)校的學(xué)生,到馬六甲旅游。白衣少女們信奉伊斯蘭教,這三十八度的高溫天,也裹著頭巾,不怕熱,這能耐得從小練成,非一日之功。白衣少女裹著白頭巾,只露出一張臉,似“猶抱琵琶半遮面”般,非常漂亮,游客紛紛與這些純潔的白衣天使們合影,她們也不推辭,臉上只露出羞澀的笑容。
馬六甲城郊有座三寶山,那是為紀念中國明朝航海家鄭和而命名的。想當年鄭和七下西洋時曾在此山安營扎寨,操練兵馬,山下有座三寶廟,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建筑風(fēng)格,屋頂飛檐,彩龍戲珠。據(jù)說,建廟的材料,哪怕是一磚一瓦,都是從中國運來。廟四周大樹環(huán)繞,林木蔽蔭,十分清涼。廟內(nèi)有鄭和手握寶劍的石雕像,微微隆起的腹部,已經(jīng)被游客摸得油光錚亮,說是可官運亨通。右邊的墻角有一桌四椅,均為仿造中國家具。出三寶廟往左,有口三寶井,為鄭和率士兵所挖。有年大旱,許多井都干枯,唯三寶井清冽之水不斷,為百姓造福。
夕陽下的馬六甲海峽,海水仿佛凝固,一片金黃,帶狀的云朵,猶如被畫家涂上了顏色,變成了七彩云霞;岸邊高大的摩天輪,在晚霞的襯映下,顯示著美麗的剪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