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在短短時間內就取得了許多令人意想不到的進展。利用這一技術制造的產品包括家具、食物、甚至骨頭等等。
現(xiàn)在,一支UNSW科研團隊又有了一個超出天際的計劃——他們要用3D打印機蓋房子。
不過,他們要蓋的可不是普通的房子,而是離地球385000公里遠的房子。
3D打印一小步,人類一大步!
UNSW建筑環(huán)境學院計算設計團隊(CoDe)最近與澳大利亞建筑公司Luyten達成協(xié)議,將著手研發(fā)一個專門能在月球上蓋房子的3D打印機。
團隊負責人馬蒂亞斯·漢克·霍伊斯勒副教授(Matthias Hank Haeusler)表示,這個想法并沒有聽上去那么瘋狂。
“通過計算設計,我們能把各種各樣的科學數(shù)據(jù)輸入計算機程序,并指導可遠程操控的3D打印機,建造復雜的幾何結構。現(xiàn)在是在地球上這樣做,將來某一天,會是在月球上。”
說起這個3D打印機,它有一個很可愛的名字,叫“銀河鴨嘴獸”。
為方便太空輸送,它將使用輕質金屬復合材料打造,本身體型為3米×4米,但可以自行展開至9米×12米,并打印同樣大小的結構。
一旦登陸月球,它將能在30分鐘內設置完畢,遠程操控。
不過,月球上的房子不會像傳統(tǒng)的家居住所,至少在初期不會。
房子結構將是一個利用月球表面材料3D打印的保護外層,保護宇航員免受宇宙輻射、太陽輻射和隕石襲擊。
為移民外星做準備
雖說建造過程和在地球上差不多,但在月球上蓋房子當然不是件易事,要面臨種種獨特的挑戰(zhàn)。
首先,任何房子都必須結實到能抵御可長達5小時的“月震”;還得能抗住極端的晝夜溫差;此外,風化層是月球上唯一可用的材料。
而當真正開始建造時,3D打印技術也需要其他天基技術的支持,包括風化層開采探測器,用來開采風化層并將其燒結成可用于3D打印的狀態(tài)。
雖然UNSW的科研團隊已經(jīng)開始模擬月球材料,測試不同的結構設計,但要想在月球上實際操作,技術上仍需要很大的進步。
不過,如果科研資金允許的話,他們有望在未來三年內研發(fā)出月球房屋結構的原型。
霍伊斯勒副教授說,“使用NASA技術就緒指數(shù),我們首先要在實驗室里做很多測試,通過計算機建模,模擬設計和自然環(huán)境。然后會在地球上構建一個一比一的原型,好在能模擬月球物質條件的環(huán)境下繼續(xù)測試,直至登陸!
他指出,如果人類想要移民火星或其他星球的話,那在月球上蓋房子便是我們要邁出的下一步。
換個角度看地球
霍伊斯勒副教授還表示,通過研究如何在月球上蓋房子將有助于我們解決目前在地球上面臨的各種挑戰(zhàn),比如氣候變化和住房保障等等;也將讓我們更加珍惜地球上的生活。
他說,“每當你去問一個宇航員在太空以及回望地球時的感受如何,他們都會告訴你,在那一瞬間,他們突然明白了地球的種種可貴。我認為,在月球上蓋房子會給我們一個新的視角,也許會讓我們重新思考,該如何利用我們在地球上現(xiàn)有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