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除了《哪吒2》的票房屢破新高,最值得關注的事莫過于各行各業(yè)爭先恐后接入DeepSeek人工智能。
事實上,在DeepSeek上線之前,其關鍵開發(fā)者之一、天才AI少女羅福莉被雷軍以千萬年薪招致小米麾下的新聞,就已讓DeepSeek在網絡上小火了一把。
而給AI領域人才開出天價年薪的新聞,放在2025年來說,也早已不是新鮮事。
那么作為藝術生,是否也有機會接觸AI領域,將來獲取通過知識獲取更高的收益呢?
工業(yè)設計
人工智能(AI)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重大的進步,工業(yè)設計作為最傳統(tǒng)的設計學科當然首當其沖。
據(jù)外媒報道,到2033年,工業(yè)設計中的AI市場預計將達到383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達26.2%。
AI對工業(yè)設計行業(yè)的影響,超70%集中在軟件領域:通過AI軟件的輔助,可以更準確、更快速地獲得解決方案,縮短新產品的上市時間。
特別是隨著消費者對個性化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AI對消費者偏好數(shù)據(jù)的分析,可以幫助設計師或設計公司更好地提供定制選項,滿足個人需求。
國外知名藝術設計類院校,目前也都在工業(yè)設計課程內加入了AI輔助工業(yè)設計的選修課或講座內容。
比如英國倫藝-中央圣馬丁學院新開設的MA工業(yè)5.0專業(yè),一方面,它更強調以用戶為中心,優(yōu)先考慮工人福祉和可持續(xù)性,遵循循環(huán)經濟與數(shù)字化轉型帶來的創(chuàng)新原則;另一方面,該專業(yè)也十分注重在工業(yè)設計從4.0向5.0過渡時需要用到的技術,如人工智能、機對機通信等。
另外,約克大學也開設有MSc創(chuàng)意產業(yè)中的AI專業(yè),有關AI部分的內容相對基礎,更側重于“如何靈活使用AI”而不是“如何調教AI”,上手門檻較低,適合藝術生申請。
美國方面,羅德島設計學院的工業(yè)設計專業(yè)專注于生成式AI在工業(yè)設計中的應用,普瑞特藝術學院則重點關注AI工具的實際操作。
平面設計
毫不夸張地說,平面設計是受AI沖擊最大的一個行業(yè)。
隨著AI的不斷迭代,AI生成圖像的內容質量越來越高,平面設計師對待AI的態(tài)度也從不屑一顧變成了人人自危。
然而,說“AI取代平面設計師”依然為時尚早,而且在現(xiàn)實生活中,更多的設計師其實正在積極擁抱AI:
例如當設計師接到設計需求時,可以先把腦海中想到的東西交給AI產品看它能給出什么樣的圖,在指令中可以添加關于顏色、氛圍、主題的要求,以獲得更好的效果。
不過這些圖很少能作為成品直接產出,還需要設計師將有用的素材保留,再去除掉不合理的內容,并添加或修改細節(jié)。
因此對于大多數(shù)設計師來說,AI的存在其實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其強大的靈感整合能力也拓寬了設計師的創(chuàng)意邊界。
海外有不少藝術類院校目前也在專注于生成式AI與平面設計的融合。
比如英國金斯頓大學,其平面設計專業(yè)的教學就旨在“突破平面的限制”,指導同學對視覺設計進行深度挖掘,理解AI等新技術在情境中的應用,形成新的設計。
同樣,美國芝加哥藝術學院(SAIC)的平面設計專業(yè)更是主張“平面+跨學科”的教學理念,鼓勵學生在字體設計、包裝設計、動態(tài)平面、書籍設計、界面交互等常規(guī)性內容的基礎上,融入展示設計和敘事性環(huán)境,以及實驗性的表達和新技術的應用。
紡織品設計
近年來隨著服裝設計的沒落,融合了時尚學、材料學、視覺傳達三大學科領域的紡織品設計,正逐漸從邊緣學科發(fā)展為熱門專業(yè)。
特別是隨著“智能紡織品”概念的提出,讓紡織品能夠與人類行為和環(huán)境互動,更增加了人們對這門學科的興趣。
對于紡織品行業(yè)來說,“選布難、找布慢”是很多公司面臨的共同問題,特別是在快時尚的背景下,服裝想要永遠“有新款”,紡織品就必須永遠“有新樣”。
AI可以鏈接海量的款式庫、版型庫和參數(shù)庫,實現(xiàn)不同花樣、編制、布料的設計組合,精準匹配多樣的設計需求,實現(xiàn)數(shù)字樣衣、3D線上打版等內容。
更重要的是,AI紡織品模型構建成功后,版式如果需要微調,可以讓各方人員在“云版房”中協(xié)同審版,并給出多種解決方案,大幅提高效率。
目前,不少海外院校也都專注于紡織品設計與AI技術的跨界研究,其中,香港理工大學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港理工開設的“時尚與紡織學院”為學生提供了時尚產品、紡織品、針織品三個研究方向的課程,
其中紡織品方向的同學不僅要學習時尚潮流預測、視覺傳達設計等課程,還需要完成紡織品材料實驗、技術革新、時尚科技等實踐課程。
港理工還與皇家藝術學院(RCA)合作成立了人工智能設計實驗室(AiDLab),利用多學科融合的方式為市場提供智能設計解決方案。
比如前面提到的“智能紡織品”就是AiDLab的研究課題之一,其在2022年末還曾研發(fā)出世界首款非接觸式手勢識別發(fā)光紡織品,可用于軟系統(tǒng)織物設計當中。
目前有關AI與紡織品設計結合的課程主要還是集中在碩士階段,然而紡織品設計科目卻是從A-Level階段就有的課程。
空間建筑類設計
相比于其他專業(yè)領域對“AI能否取代人工”的恐慌,建筑空間設計行業(yè)的從業(yè)者們大多持樂觀態(tài)度。
比如設計師Stephen Coorlas就表示:“我將(客戶想要的)這些要點加入AI工具,它就可以直接導出客戶想看到的效果;使我無需花費數(shù)小時進行圖片搜索!
休斯頓大學的Andrew Kudless教授也表示:“AI生成的圖像更像是草圖,建筑師需要將這些草圖轉化為具體的圖紙、模型和建造數(shù)據(jù)!
如今,以Midjourney為代表的一大批AI工具已經可以根據(jù)用戶的指示,在幾秒鐘內獲得不同風格的建筑空間設計效果圖。
國外的建筑院校也都在積極融入這一趨勢:
比如英國UCL巴特萊特建筑學院的建筑專業(yè),不僅會研究AI在建筑設計實踐中的作用,還包括機器學習、機器人系統(tǒng)、擴展現(xiàn)實、游戲引擎等一系列內容。
再比如哈佛大學、帕森斯設計學院、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等院校的景觀設計專業(yè),也在嘗試將AI應用到景觀設計的實踐當中。